专栏:学习小结|梁龙:湖山再辽阔,我也陪你渡过

发布时间:2017-01-05 11:20 浏览量:

湖山再辽阔·我也陪你渡过


梁龙 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


 


 

黄宾虹先生曾以“浑厚华滋”为论画纲领,这不仅仅是笔墨的大气局、艺术的大境界,更是民族精神之映照与弘扬,他曾说,“董北苑从王维、李思训、吴道玄诸家筑基,以浑厚华滋为功,发扬中国民族精神,为文化最高学术,世无比伦”,这便是将传统的文人画境提升至了恢弘气象之上,适逢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恰好亦谈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浑厚之力、华滋之性,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应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格局中做好教育。我想,习近平同志对于教育的民族性与精神性的高阶论述,提倡的既是胸中有大义的仁德教育,也是浑厚华滋的心性境界,可以说是医治教育界某些柔靡枯硬之病的一剂强心良药。

我曾记得,有评论家形容尉晓榕教授为“一管在手,浓淡干湿,轻重疾徐,生气自展,灵气外溢”,如今联想我现处的直接面对学生的岗位,好似也是一管在手,且看如何着墨,不同的是我手握的是“管教”,脑中奔走的则是“琢磨”。“大学生”是一个身份符号,但更是一段生命的旅程,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像是以摆渡人的身份存在于他们的旅程中,我们的教育便是我们手中的桨,往深水去还是在浅水行,往快了划还是往慢了荡,尺度的拿捏便是我们的肩上之重。曾经的我想,不论疾徐,就让学生自由游荡罢了,但现实是,随心的自由并不是最真的自由,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所有的游荡都只会乱了方向,因此,老师的职责便是哲人所说的“Make One a Better Thinker”,为学生做导向,并在导向中触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规则与格局中成为立体化的自我,而非随波逐流的扁平化的灵魂,也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学生始终在变化中笃行践履,朝着更恢弘的方向前行,如此一般,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生气自展,灵气外溢”的境界。

此外,我们老师除了作为学生方向性的把控者,也更应是持续性的遵照者,教育不是一次性的纸杯,倒了一次水便付诸一角,而应是像母鸡孵卵一样,锲而不舍,直到逐渐孕育出小生命,像燕子筑巢一般,永不歇息,逐渐使巢居牢固,即曾国藩先生所言,“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而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同时也说,我们的教育应做到“全程育人”,我想,这也是教师的精神所在,要持之以恒地将动情的教育姿态献给学生,因为正如柯尔律治所说,只有动情写作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卢梭也曾有一个著名教育理论为“教育即生长”,老师只有不懈地将学生的身心作为自己的身心来等而视之,教育的滋培才能得见其长。

大学培育的是民族的尊严,不论未来我们的学生从事何种行业,走上何种轨迹,我们希望立于这片土地上的永远是一个浑厚华滋的灵魂,在《雅典学院》的画作中,拉斐尔把古希腊、罗马以及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展现了一个个深邃的人类智慧,我想,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学府中,在我们的教育中,一定亦是一个个道济天下的雄浑生命罢!

 

附:在学习体会的过程中,随手修改了一曲《七里香》,特此献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



 

季节的冻结在你的手心下坠

因为那寄语正极速解冻冰雪

铿锵那几句要把他培养成谁

瞬间铸成了会心的一击重锤

上仰横太浓烈我笔墨跳出结界

垂竖在纸背倒映成无穷的长轨

又一撇墨追随一如清风一扫倦惫

一捺我盼望着写就那一腔热血

 

良木遍野这一路教导便不白费

我的世界请你来落脚统统绘写

你的世界也是我求拓的独家碑帖

你就是鸿篇缺的那一节

良木遍野这一路教导便不白费

日月似箭盼你是世间的惊鸿一瞥

你用力飞把苍穹越过攻破隔截重围

有你在世界哪还有荒野

 

良木遍野这一路教导便不白费

我的世界请你来落脚统统绘写

你的世界也是我求拓的独家碑帖

你就是鸿篇缺的那一节

那一夜的寒冽刺骨了整条艺街

而回望桌前你只有无畏的不懈

你眼神闪着光有破云的一道惊雷

我那时才嗅到树人无悔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