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一流铭心 十年造境

发布时间:2016-04-12 08:12 浏览量:

   大学者,望境之谓也,文脉之谓也,学科之谓也,名师之谓也。此境、脉、学、人四项齐备,铸成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创立,名国立艺术院,莅杭州外西湖畔,阅春湖秋山盛景。除抗战时期西迁办学外,始终置身湖光山色之间。1957年从孤山迁入南山,依然眺望湖西。朝朝暮暮望孤鹭与落霞齐飞,夏秋冬春仰苏白共长天一色。西湖的辽阔,湖山的春秋,积为国美的望境。国美倡西湖美育,誓为艺术战,始终举变革救世的使命精神,立艺理兼通的哲匠精神,怀人文隽永的诗性精神,以独特的文脉,享誉文苑,驰名艺坛。国美创立中华艺学的诸多专业学科,形成著名的艺术摇篮,英才荟萃,名师代出。中国美院虽数易其名,却学院本色不改,名校坚守依旧。

  新世纪伊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美院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在重建南山校区的同时,积极新拓象山校区。2005年学院校庆之日,时任省委领导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一流美术学院”的宏远构想,翌年2 月,明确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并制定了具体的支持意见。从此,“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正式写入《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美院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担当起“加快建设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光荣使命。从此,按照“继承、融合、创新”的要求,真抓实干,走在前列,中国美院进入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十年过去,象山校区已然葱茏,当年培土瞩望的杜英青株蔚然成林。北望南居,20多座地域风采的新建筑,编织成一座山水家园,门窗台廊,塑成多重远望的界面。春夏朝暮,铸就青春成长的望境。多少年轻的心,在山水的深处感受成长的根源,眺望未来的自己。正是这种山水化的立德树人之道,指向一种东方的心灵方式,叩动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国际影响,铸造了常青常新的大学望境。

  十年过去,我们继承学院使命精神、哲匠精神、诗性精神的文脉,坚持“全球视野、本土关怀”的双轮驱动,聚焦视觉艺术的东方学建构,营造视觉文化的优势特色学科群。2011年,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后,中国美院四个一级学科争获硕士、博士学位点。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之下,2015年中国美院入选省重点建设高校之列。新年伊始,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文化部的重视之下,中国美院申报成为浙江省、文化部、教育部的共建学院。在近年来的数次各类评估中,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排名均名列前茅,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在全国美展的评选中,在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的高墙上,中国美院硕果累累,蜚声艺坛。在上海世博会的宏大舞台上,在杭城老城的长街坊巷里,在浙江明山秀水古镇原乡的深处,到处都有中国美院创造的身影、服务的力量。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厅里,在莱茵河的德意志角,在纽约的大都会,美院艺者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的新艺术发光闪亮,熠熠生辉。

  十年过去,我们以生为本,重在育人。我们营造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实验中心,同学们在这里反复体味材料的习性和上手的技艺。我们营造了民艺博物馆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让江南乡村的民艺活在校园里,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可以饱览包豪斯等世界设计史的经典藏物和文献。每年6月,美院兴办生机勃勃的毕业创作季,用数以万计的青春之作,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观者。每年9月,美院赠给每位新生两支毛笔、一叠元书纸和一本《智永真草千字文》,让书写成为所有学科的上手基础,从那里去感受和琢磨中国传统的心手相应的世界。

  每年冬季,美院进行教学检查的巡礼,品审教学与创作的新成果。每年春天,在乍暖还寒之季,我们清扫教室,迎来数以万计的考生。春夏秋冬,在象山、在南山,在美院的校园里,形成独特的年轮和钟声,我们在这里倡导“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哲匠生活,在这里践行“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精神,在这里策动“秉人民思想深耕中国社会、继民学精神再兴乡土生活”的社会实践,在这里推进“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东方育人理想。

  十年,一个特殊的历史尺度。十年立人,十年树木。十年的衷情回望,一流大学的使命,未敢有一日之忘。美院于境、脉、学、人四项均显成长。

  今年,正当十年之机,美院梳理行路,溯望历程,将成长汇成一册,向浙江人民汇报。

  殷殷嘱托,十年耕耘,拳拳之心,谨表至诚!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本文有删减)